銅板保單 補強社保拼圖

微型保險補強社會保險的不足。

微型保險屬於商業保險,並非政府強制投保的社會保險,保費遠低於一般商業保險,因而具有濃厚的公益色彩,它也是我國當前商業保險體制下,唯一能為弱勢族群補強保障的商業保險險種。

 

兆豐產險業務員黃建邦觀察,「微型保險讓保險這東西,對經濟弱勢者不再遙遠」。有人會以「窮人保單」來形容微型保險,因為它「彌補社會政策的缺口,可視為社會保障的延伸」。

 

微型保險可以低廉價格,提供因為意外所導致的死亡或殘廢(微型傷害險),以及因為疾病或意外所導致的死亡或全殘(微型壽險)給付,補強社會保險的不足。

 

政策美意 為何成效不彰?

無利可圖 賣一件賺6元

微型保險開辦近五年來,有效投保人數僅2.4萬人,對照金管會當初估算適用人數至少100萬人,實在不成比例;保險公司業務員每賣出一件保單,佣金收入僅2至10元,喝杯飲料都不夠,為供給面欠缺推動力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 

台銀人壽「簡單愛」微型保險,累計投保人數1.59萬人,整體業界人數占比28%高居第一。這張一年期傷害險,年繳保費不論職業風險高低,均為192元。台銀人壽發出的佣金率(總佣金/總保費)為5%,業務員3%、代理投保單位2%,業務員每完成一件保單,只能拿到6元。

 

參與設計「簡單愛」的台銀人壽財務部經理陳淑娟表示,金管會為了讓弱勢可以負擔得起,採用「無盈無虧」的保費精算原則,保險公司支付的佣獎金、人事營管等成本(預定附加費用率),不能超過總保費的15%,以致微型保險的佣金率比其他一般商業保險要低。

 

少了醫療 防護傘缺一角

我國微型保險的給付項目只有殘廢與身故,經濟弱勢普遍覺得太過陽春。根據本報訪查,各類族群從夫妻年所得低於50萬元者、漁民到原住民,不約而同,最希望增加醫療保障。

 

保額方面,主要受訪族群也一致指出,可以再調高。微型保險目前只有傷害險(又稱意外險)與壽險兩種,弱勢族群不論向多少家保險公司投保,傷害險與壽險的保額,各自最多就是只能買到30萬元,他們認為調高到五、六十萬元比較適當。

 

金管會統計也顯示,微型保險的費率,弱勢族群多數負擔得起,他們比較大的困擾反倒是,保障額度瀕臨破表。以累計投保人數逾九成、居最大宗的微型傷害險為例,平均每人投保保額29.9萬元,幾乎買到頂了;微型壽險方面,平均每人投保保額也有29.4萬元。

 

微型保險增加醫療保障,尤其是意外醫療,對職業風險偏高的漁民來講,尤其需要。36歲、家在花蓮縣豐濱鄉的陳杰敏,是年輕一代的漁民,身強體壯,專門追捕台灣東岸盛產的大型魚種鬼頭刀,已經從事漁業15年。

 

陳杰敏說,漁民常見職業傷害為摔倒與擦傷,他以前都穿普通的球鞋工作,船上跟岸邊有水,很滑,「一跳,完了」,他就曾經在上船的時候,滑倒過兩次,直接掉到水裡面,咚!

 

後來只好多花點錢,買有防滑功能的球鞋。有了新鞋後,滑倒次數少了,但是和鬼頭刀等大型魚搏鬥時,還是會發生一些狀況,「魚會用尾巴拍打你」,陳杰敏還是難免會手腳受傷。有時會痛到半個月完全沒辦法工作,因而最希望,可以有意外醫療的保障。

 

人高馬大的陳杰敏,穿上藍底黃紋的新鞋後,還被同業調侃:「杰敏,你好時髦,不像漁民,像足球員。」

 

專家獻策 小資族也納保

我國微型保險投保率偏低,專家指出,大家不妨換換腦袋、因地制宜,將傳統微型保險的窮人保單概念擴大成為國民保單,例如將新貧22K或25K的小資青年納入,除了提供基本保險保障,還可穩定微型保險損失率、有可能提高保險公司承辦意願。

 

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助理教授彭金隆表示,近年因為印度、南亞、中國大陸等新興國家的經濟起飛,讓微型金融開始受到重視,先進國家的保險公司與非營利組織,開始注意到這金字塔底層的大商機。

 

台灣的貧窮人口占比雖然不像印度、孟加拉那麼多,但發展微型保險時,仍可因地制宜,發展出我國獨特的微型保險制度。例如,可放寬被保險人的投保資格、降低通路限制等,為這項政策注入新意。

 

具體做法之一,短期內,可將單身年所得25萬元以下,才可投保微型保險的門檻提高;至於長期,最好是逐步放寬,甚至全面開放至,只要是國民都可以投保。

 

微型保險的單身年所得投保資格,如果從25萬元提高到35萬元,22K與25K的人都可以投保,可解決年輕新貧世代無力建構基本保險保障的問題。

 

最重要的是,保險講究大數法則,投保的人口母數愈多,出險率越穩定。文獻上也顯示,經濟弱勢者的健康與生活狀況相對較差、出險率較高,如果能有一般人進來投保,出險率可望降低,保險公司承辦微型保險的意願也會增加。

 

彭金隆說,最理想的狀況是,不論有錢沒錢的人,都可以購買微型保單,但為避免保險公司只專注一般人而忽略經濟弱勢,政策上可以給予誘因,針對承作經濟弱勢績效佳的保險公司,金管會可以祭出獎勵機制,如給予投資與業務的放寬。

 

小資族也需要微型保險保障。

正向改變5大主張

1.保額從30萬元提高到至少50萬元

2.弱勢保單擴大為國民保單,放寬單身投保資格,年收入25萬元以下增至35萬元

3.傷害醫療納入給付項目

4.金管會保險局應要求保險公司訂出積極成長目標

5.鄉鎮公所、代理投保單位推行成效列入績效考核

資料來源:採訪整理